消委會過去3年共接逾4,000宗美容院的投訴,其中有關結業的投訴最多,佔近3成,涉及金額最大的個案達110萬,而單是今年首4個月也已有32宗,佔近1成。
香港美容業總會創會主席葉世雄稱,近年美容院結業新聞已相對較少,因業內出現一種「易手劏客風」,有公司專門收購及接手瀕臨結業並欠顧客大量療程的美容院,再透過心理戰要求舊顧客加錢簽新合約牟利。葉世雄稱業內甚至還形成一種欠債愈多,售出價就愈高的畸形現象,故有美容院在短短兩年間便易手5次,消費者猶如「任人宰割」。
葉世雄表示,美容業總會的工作包括處理業內投訴及糾紛,近5至6年有關美容院倒閉的投訴佔整體逾半,當中涉及「直接拉閘走人」,消費者預繳的美容療程被「走數」,惟更多是將顧客賣予第二間公司,而接手者會要求顧客加錢才可繼續之前的療程,如要求「1+1」,即若顧客原先用兩萬元購買療程,就要再付多兩萬元,部分也會更凶狠。
他指,此實際是一種「心理戰術」,由於很多顧客仍有不少療程未用,多不希望「total loss」,願意加錢的機會很高,故行內亦因而出現一種畸形現象,只要該美容院欠顧客的債愈多,賣出價就會愈高,接手者看中的就是債主的「潛質」。
而最新的劏客模式甚至是不斷泵大債數並在短期內多次易手,葉世雄舉例,A美容院有100萬未償還的債務,涉及100個客,B美容院收購A美容院後就會聯絡有關顧客要求加錢繼續服務,若要求「1+1」並有一半顧客願意付款,每人願付1萬,該債務便累積至150萬,B美容院就能以此賣個更好的價錢,並在兩個月後再售予C,「周而復始,背後甚或是同一個老闆。」
葉世雄慨歎,多年來透過各種措施提升行業質素,但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小部分不守規的業界總有新或更凶狠的招數去劏客,舉例業界有安全網制度,轉介受美容院結業影響的顧客至其他美容院繼續完成療程,惟有部分同行卻聯合地產代理,專門接觸租約將到期及瀕臨倒閉美容院,勸喻他們千萬別結業,更唆使借退休、移民等理由,將美容院轉手獲利;以致近年除了2021年「悅榕莊」外,很少聽到美容院結業,總會也很難介入,只能被動地等到顧客求助才幫忙。